香港低价套餐折射畸形竞争 价格战难撼市场格局

2013-6-13 12:51:8 | tags | views

联通近日在香港推低价套餐让内地用户颇有微词。此前,中国移动也推出类似的低资费套餐。通信业行业从来不缺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竞争才会寻求变革。可是像这种低价格战更多折射出的是畸形竞争。目前通信业格局,传统运营商、新兴移动互联网巨头相互对峙。低价策略说到底是只是运营商的权宜之计,风生水起的价格战看似激烈,实际上对整个通信业的变革创新起的作用有限。



  香港运营商大推低价策略

  数据显示,在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00多万的香港地区,电信市场却竞争非常激烈。虽是弹丸之地,但如云应者,目前已拥有5家固定电话运营商、10家移动电话运营商,6家2G营运商,还有4家3G营运商。在香港目前有几家比较大的电信运营商,分别是电讯盈科、和记电信和数码通。像国内叱咤风云的中国移动在香港却并不能独领风骚。截至2012年12月底,全香港共有超过1000万移动电话用户,移动渗透率超过160%。而中国移动香港在全香港移动运营商中排名靠后,市场份额10%左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握用户成为运营商们角逐的制高点,低价策略成为其主旋律。

  据悉在香港市场,低价套餐随处可见。如数码通:每月68港元资费就可享受1700分钟通话,以及本地无限流量。流动通讯:每月57港元可享受1800分钟通话,并且网内短信不设限。如此低价的套餐让香港电信运营商陷入了恶性竞争怪圈。

  此前中国移动在香港就推出一款68港元的套餐享受到16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以及无限上网流量等服务,而且本地WiFi免费。中国联通紧随其后,近日在香港推出了一档每月只需68元港币的3G套餐,包括1500分钟本地通话以及无限3G流量。

  中国两大运营商在香港的低价抢市反映出香港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在特定的背景下,也只能凭借低价策略争取机会。移动联通在港的低价套餐之所以受国内用户者关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两地资费差距悬殊。尽管内地一定单位的通信服务单价和境外相差无几,但通信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较高,造成了通信服务看起来较为昂贵的现象。

  虚拟运营开闸,低价通信时代来临?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香港推低价格套餐,是策略更是无奈。放眼国内电信市场,运营商的竞争表面看上去各种优惠套餐显现,可实际上套餐价格与香港相比依然是大相径庭。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意在让民营资本也投身电信业,变成“虚拟运营商”。在基础电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竞争无疑是空前,对提升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层次和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有分析认为基础电信服务面临新一轮价格战。内地通信市场会迎来低价消费时代吗?

  从市场受众情况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香港毕竟只是一个稍具规模的城市,而大陆却截然不同。幅员辽阔,电信用户人口基数大。运营商被要求覆盖到农村等地区,要投入很多建设成本,调整价格资费变动性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开展转售业务如火如荼之际,虚拟运营商的服务能力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转售业务展开后,对现有电信市场最大的影响将会是价格。虚拟运营商将会提供更加低廉的价格,以吸引消费者。可是虚拟运营商毕竟不是主体,价格竞赛对传统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来说都只是一个媒介,最关键的是相对稳定的价格才能引导市场合理竞争。而低价战略只能暂时引导消费者,长期下来势必会造成畸形的竞争局面。显然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再者从电信运营商方面考虑,电信运营商承载着通信消费的主体,这意味着决定价格趋势的话语权还是这三大家说了算。而行业利益一个企业能否生存的立足点,或许不会赔本卖吆喝,可是ARPU值没有提升,那么低价策略在运营商看来就是行不通的。

  因此,内地的低价消费策略如同当初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般,或许在香港这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是在国内的空间还远远达不到。

  价格战非良策,服务性价比提升才是关键

  没有硝烟的价格战在运营商和用户们之间展开,弥漫着沉重的气息。为了生存,运营商们左右手互博,早已遍体鳞伤。可是国内用户们并没有多大认同,凭什么运营商在香港资费的可以调那么低。价格战的初衷是什么?难道就是这样的结局?价格战终非良策。

  市场交易原则上有一条自愿原则,表明交易双方意愿一致,才能平衡共同利益。比拼价格的时代早已过去,低价套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对价格战之外的出路才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重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当前,电信市场形势复杂,运营商语音短信现金流被分流,OTT崛起带来冲击,虚拟运营商跃跃欲试,通信价格水平逐年下降。面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传统运营商所呈现的问题远远超过低端的价格战。

  低价套餐只是一个载体,产品附加值才是运营商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人们为什么选择微信、微博这样的平台?除了追求潮流外,高性价比的服务是这些OTT应用得以崛起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立足行业发展,才能赢得消费者,才能引导运营商走出困境。这其中就包括服务、转型与创新。换句话说,产品服务的创新才是运营商所要打的关键战役,至于低端的套餐战,你还想要打?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