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2012年最受欢迎十大新闻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于2102年12月16日公布了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十大新闻。今年最热门的新闻,包括爱因斯坦的奇异大脑,恐龙捕猎手法和素数之间的深刻联系。该评选基于《自然》杂志网站“新闻与评论”栏目里新闻的点击量,也即读者的选择“Readers'choice”。
探索爱因斯坦的奇异大脑 2012年11月16日
照片揭示了这位天才大脑皮质的独特功能。
研究小组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85位其它人士的大脑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大脑的确存在一些不同寻常之处。尽管爱因斯坦的大脑尺寸并不突出, 然而其大脑某些区域的沟回和褶皱结构的发育的确存在不同寻常之处。举例来说,在其大脑左侧区域负责控制将感觉信息输入面部和舌头运动控制中枢的部分面积要 比一般人大得多;而他的前额皮质,即与人的计划,注意力和坚忍特性相关的区域同样要比常人发达。
惰性气体的神秘失踪 2012年10月10日
氙气现已几乎在地球大气层中绝迹。德国地质学家认为他们知道它哪儿去了。
证据在大气中随处可见,但原因却难以发现。氙,在化学惰性的稀有气体中按“体重”屈居榜眼 [注2],如今“芳踪”杳然。我们的大气与岩石中依然有氙,但与体重较轻的弟辈相比,它在大气中的存在,与类似地球岩石的陨石中含量对照,少得可怜。
如何吃掉一只三角龙 2012年10月24日
暴龙撕碎装甲猎物的头,然后直指猎物的脖子。
顶 尖猎食者霸王龙与重甲三角龙的角斗或许称得上是动物王国有史以来最骇人的战斗。基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家了解到这两种白垩纪生物经常进行肉搏战。但是鉴于 三角龙拥有极强的防御力,霸王龙是如何在享用猎物时穿透三角龙厚重的甲胄就成了一个谜。但是最近的研究揭开了谜底——而且可不是什么优雅的方式。
第一步咬住褶边:依据上周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举办的古脊椎生物学年会上所做报告的描述,霸王龙在杀死三角龙后,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使其可以用血盆大口仅仅咬住三角龙盔甲的褶边。
第 二步撕裂后颈部:当霸王龙咬住褶边后会向后拉扯三角龙的头部,会产生巨大的张力,随即将肌肉撕裂。来自蒙大拿州波兹曼市落基山博物馆的Denver Fowler带领了一个研究团队,他们通过研究在18具三角龙化石上发现的咬痕做出了上述判断。Fowler相信霸王龙侧面更加粗壮的牙齿使其能很好地抵 抗侧向拉扯力,这一特征事实上可以增加霸王龙肢解猎物的能力。
第三步扯下头部:在研究化石、尤其是头骨化石的过程中,Fowler注意到很 多骨头都没有康复的迹象。这表明这些咬痕是在死亡后以及捕猎者进食中造成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死后尸体处理过程)。另外,很多化石样本还存在穿刺、划痕、 沟槽以及拉扯的痕迹,和牙齿间隔的样式进行比对后,表明这些伤痕是在进食的过程中造成的。
第四步尽情享用:古生物学家建立了一种理论,他们认为霸王龙费劲把三角龙的头弄下来是为了获取富含营养的颈部肌肉。Fowler认为这与三角龙头盖骨上发现的深深的平行沟痕以及洞穿的头盖骨是吻合的。有趣的是,古生物学家同样证明霸王龙喜好将三角龙脸部的肉撕咬下来。
某 些古生物学家就两个物种之间捕猎者与猎物的关系争个你死我活,这是毫无意义的。一种理论认为霸王龙只是以死去的三角龙为食,这样以来三角龙精密的盔甲和高 耸的角就变成了装饰性或是求偶用的东西了。还有可能三角龙的角只是同类之间打斗的武器,而非对付霸王龙的利剑。事实上确有证据表明三角龙的角是用来打斗的 (而非仅仅是装饰品)——而这长角指向的对手是谁,我们却不得而知。撇开这些不谈,毫无疑问的是霸王龙的确会捕食残余的三角龙。
为防止寄生虫滋生墨麻雀用烟头筑巢 2012年12月5日
这些鸟用丢弃的香烟来做筑巢的材料,这可能有助于防止螨虫寄生。
墨 西哥研究人员发现,首都墨西哥城的雀鸟把烟头作为筑巢材料,防止寄生虫滋生。研究人员认为,麻雀等雀类把烟头放进鸟巢,不仅为幼鸟提供舒适内衬,而且烟头 所含烟碱可以驱除螨虫。这是鸟类适应城市环境的有趣例子。在城市以外的环境中,一些鸟类用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筑巢。这类植物据信可以防止寄生虫滋生或刺激 幼鸟的免疫系统。
树木年轮记录神秘的神秘的辐射爆裂
碳14含量表明发生了某种大规模的宇宙事件-但已排除了超新星和太阳耀斑。
2012年6月3日
如何混淆道德指南
调查“魔术”导致态度逆转。
2012年9月19日
大鼠细胞构建人工水母
利用硅树脂聚合物和大鼠心脏细胞制造出的可自由游动的人工水母。这使得组织工程学的量化和系统化研究又迈进一步,同时也为肌肉泵设计提供了新见解。
2012年7月22日
深海发现奇异食肉海绵:造型奇特似竖琴
海 洋生物学家在海底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肉食性海绵,其形状如同竖琴。来自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MBARI)的一个团队,在加州北部海域发现了这种深海掠食者。 研究人员给新种取的学名为Chondrocladialyra,意思是竖琴海绵(种名源自希腊的七弦琴lyre),因为海绵的形状跟这种乐器实在是太像 了。
通过遥控的深海潜水器,隆尼-朗德斯滕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采集到了2个竖琴海绵样品,并拍摄了十几条的视频素材。他们发现的第一个海绵样本只有2个叶片,但随后的深潜勘察发现这种海绵拥有6个叶片,并从中心向外辐射伸展。
2012年11月9号
连接两个星系团的暗物质细桥一个暗物质“丝”的直接测量星系中的超星系团证实了它的存在。
2012年7月4日
日本数学家宣称证明质数之间深层联系猜想 2012年9月10号如果这是真的,ABC猜想完整的数字解决方案,将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一 向平静的数学界近日兴奋起来,一位日本数学家宣称解决了数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日本京都大学数学家Shinichi Mochizuki公布了有关abc猜想(abc conjecture)长达500页的证明。abc猜想于1985年由David Masser和Joseph Oesterle分别独立提出。与费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相比较,abc猜想可能没有那么出名,但在某些方面它更为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Dorian Goldfeld评价说:“abc猜想如果被证明,将一举解决许多著名的Diophantine问题,包括费马大定理。如果Mochizuki的证明是正 确的,这将是21世纪最令人震惊的数学成就之一。”